千里赣江最长隧全段贯通
发布时间:
2020-07-22 00:00
来源:
党委工作部、项目分公司
访问量:
7月22日,地铁4号线安丰站至东新站区间左线“共青团号”泥水盾构机顺利接收,标志着由南昌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国中铁隧道局承建的“千里赣江最长隧”历时400余天后全面贯通。这是江西省本土唯一一家轨道甲级设计院设计完成的第一条过江隧道!
多举并进破“三难三高” 绿色施工建生态地铁
安东区间隧道全长3055米,是目前为止穿越赣江的最长隧道,被誉为“千里赣江最长隧”。本段采用两台直径为6.28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下穿两座中间风井,盾构共计六次始发、六次接收,施工中需克服“三难三高”等众多问题,“三难”即全断面岩层管片上浮控制难、泥质粉砂岩地层防刀盘结泥饼难、长距离隧道测量精度控制难;“三高”即复合地层多次始发及接收风险高、长距离下穿赣江掘进风险高、泥质粉砂岩掘进泥浆泄露环保风险高。
自2019年5月27日盾构始发以来,项目高度重视泥水盾构下穿赣江各类施工风险,辨识风险源并系统制定相应对策,通过盾构施工风险识别图、风险管控图等形式,对盾构掘进部位的风险情况、掘进参数等进行动态监控,实时更新,并利用智慧盾构TBM工程大数据平台加强过程管控,根据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掘进参数,化解了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结合设计单位的改良设计,成功克服了上软下硬的地质条件,穿越赣江未知破碎带,完成了隧道35米的西岸风井基坑——南昌地铁最深基坑,保障了盾构安全顺利掘进。
此外,项目坚持绿色环保施工,增加设备投入和科技攻关,通过合理设计布局泥浆池、配置多形式泥浆处理设备,完善不同地层泥水处理施工工艺,创建了南昌首座绿色泥水处理工厂,实现了泥浆全机械化封闭处理,做到了“零污染、零渗漏、零排放”,确保绿色环保施工。
近日,南昌市受持续特大暴雨天气影响,多地发生洪涝灾害,防汛抢险救灾刻不容缓。7月7日晚,由于连续12小时特大暴雨的影响,施工现场遭遇积水及基坑雨水倒灌,项目部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紧急部署,组建救援突击队对安丰站右线盾构接收洞门进行封堵,成功阻止了积水浸没区间隧道。
工程进展情况:
截至目前3号线工程进展情况,目前3号线22座车站已全部封顶。3号线23个盾构区间(46条隧道)已全部贯通。号线车站附属结构总共113处,已完成83处、正在施工25处、未开工5处。
4号线共29座车站,目前4个高架车站已全部封顶,6条高架区间正进行流水施工。25个地下车站:18个车站已封顶;7个车站正进行主体结构施工。7条正在掘进,23条单线已贯通,包括10条双线贯通。盾构已经累计掘进30.9公里,占比55.3%。
地铁4号线是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主骨干线路,串联了城市重点发展区域,覆盖了赣江东西岸主要发展轴,与先期运营的1、2、3号线多处对接。建成通车后,城市设施更加完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快速、便捷出行需要。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炎炎夏日送清凉 地铁幸福平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