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先锋故事汇”系列之十六——轨道“医生”成长记
发布时间:
2018-08-03 00:00
来源:
党委工作部
访问量:
2015年11月,根据工作需要,运营分公司计划成立轨道探伤班组。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当时年仅25岁的周松微作为相关专业的唯一社招人员,曾参与过类似工作,便担任起了探伤班班组长。工作中周松微认真负责,克服重重困难,将探伤班组不断充实、壮大,发展成一支技术专业的优秀队伍。2018年5月,周松微荣获全市五一劳动奖章。
班组共同学习 克服经验不足
探伤班组成立之初,只有5个人,除了周松微有相关工作经验之外,另外4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班组长的周松微为了提高班组整体业务能力,主动担任起“老师”的角色,将所学知识、经验倾囊相授给自己的班组成员。慢慢的,班组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大家在一起研究业务知识的时间越来越多,小到仪器误差,大到疑难杂症,通过不断地学习,班组成员们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凭借着较好的专业技能,这支探伤队伍在工作中发挥起巨大作用,成功保障了南昌地铁1号线的平稳运营。
总结经验做法 筑牢业务基础
对待工作方面,周松微从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探伤工作干起来费眼、累腰、劳神,不容一丝马虎。眼睛要时刻注视着那小小的屏幕,可能一时的疏忽就会漏掉一处裂纹,给地铁运营埋下隐患。一个合格的探伤人员评定标准并不是检测速度的快不快,而是检测成效的好坏,是否把所有的检测步骤都认真做到位。为了干好本职工作,确保探伤质量,周松微在不断的实践和积累中总结出“心里稳、移动慢、坚持看”的工作方法,“看关键、看重点、看本质”的工作要领和“一看波形显示、二看探头位置、三看钢轨状态”的工作重点,有效地避免了误判漏检的发生。周松微还带领探伤班组先后制定了《南昌地铁探伤规程》、《探伤作业指导书》、《仪器检修保养办法》等专业技术规则,并在内部实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给探伤班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证。
年轻担负重任 保障安全运营
如今周松微带领的探伤班组已经能完全独立担负起南昌地铁1号线63km钢轨母材探伤+48组道岔手工检查及1号线全线轨道动、静态几何状态检查的任务。他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使探伤班组快速成型,完成了一个新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未来的路还很长,周松微将始终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带领班组不断地把各类隐患遏制在萌芽中,为南昌地铁的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运营分公司组织开展“三级党组织书记”培训